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村落街道 > 正文
    购物车
    0

    马湾移民新村:让人羡慕的新农村社区

    信息发布者:zhangshuai1146551619
    2017-05-29 14:25:16   转载


      6月18日,记者来到了河南省郏县白庙乡马湾移民新村。

      

      “移民搬迁入住5年来,马湾新村实现了集体有发展项目、户户有收入来源、人人有生活保障。”村支部书记刘洪中介绍说,2014年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是搬迁前的3倍,高于郏县平均水平。

      

      2009年到2010年,丹江口库区淅川县马湾、王沟、马沟3个村的移民分两批搬到了这里,共388户1672人。目前,马湾新村移民群众安居乐业,全村有21名男女青年与当地联姻,移民新村变成了让人羡慕的新农村社区。

      

      谋划先行

      

      马湾新村紧靠郑尧高速,距县城2.5公里,紧邻郏县产业集聚区。2014年,马湾新村“强村富民”规划出台,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打造移民村农业产业化群落,稳步发展工业企业,促进移民村走农工结合的发展之路。

      

      乘河南省社会治理创新的东风,马湾新村创新村务民主管理模式,形成了民主议事会、民主监事会、民事调解委员会和生产发展技术服务站、务工就业服务站、物业管理公司、农业经济合作社和慈孝协会等新型社区管理模式,为移民村经济规划的实施,新村的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相继解决了村集体温室大棚承包、超市租金收缴、宅基地分配、村民纠纷等问题。

      

      移民后期生产发展,离不开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支撑,离不开移民就业技能的提高。结合实际情况,马湾新村对村东原有生产土路进行改造,新建三条生产道路,改善了移民生产条件。2014年,郏县遭遇63年以来最严重的旱情,马湾新村原有的灌溉机井不能满足农田灌溉,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作物的损失,马湾新村新打灌溉井8眼,解决了移民群众农田灌溉问题。

      

      拥有一技之长,是安身立命之本。郏县移民局在马湾新村多次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培训移民400多人次,还组织移民到外地参观学习,提高移民就业创业能力。通过举办招聘会和送专业技校培训等方式,马湾移民新村有500多人在县城产业集聚区企业及外地打工。

      

      值得一提的是马湾新村26名青年,被大型企业平顶山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送到郑州煤技校免费培训一年,进厂上班后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月工资在4000元以上。

      

      因地制宜

      

      移民搬迁后,考虑到移民经营土地成本增加的实际情况,马湾移民新村对承包土地进行流转,通过平顶山市大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从移民手中集体流转土地1460亩,流转土地后移民获得两份收入,每亩每年地租850斤小麦,2014年按市场价折合1037元,同时在自己土地上打工,每天收入50~60元左右。

      

      在生产发展上,马湾移民新村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73座,温室大棚作为村集体财产,租赁给种植大户,种植番茄、黄瓜、秋葵、食用菌等高附加值农产品;建设生态观光园一处,种植香樟树、桂花树、蝴蝶兰、皂角树、古树等观赏价值高的花木;建成采摘园区一处,种植枣树、桃树、核桃、石榴、葡萄、樱桃等17种果木。同时移民自筹资金80万元建成“丹江鱼宴”主题餐厅一座,开业半年来,生意兴隆。园区用工全部为移民,安排移民就业200多人,移民村集体创收30余万元。

      

      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工业企业。马湾新村将村内三层闲置楼房改造后,与原来的杂物集中点一并租给浙江台州企业家,开办机械设备加工厂,第一年租金8万元,以后每年递增。

      

      村西南的41.7亩土地,目前租赁给了平顶山海瑞祥英派瑞科技有限公司开办塑料制品厂,年租金4.75万元。通过向企业租赁厂房和土地,村集体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又能够为移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通过近5年的不懈努力,马湾新村已初步形成特色农业加工的发展模式,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000多万元,建设了生态观光园、农业种植示范园、农业高效示范园、机械设备加工厂、航空塑料制品厂,注册成立了蔬菜、果木种植合作社,移民打工年创收3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0多万元。“强村富民”战略优势初步呈现。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